雜訊是由色度(色彩)雜訊和明度雜訊所組成,色度雜訊會讓照片看起來有雜色,明度雜訊則會讓照片有顆粒狀。
在後製消除雜訊時,消除色度雜訊並不會影嚮照片的細節,而消除明度雜訊時,由於是採用抹除的方法,所以在消除雜訊的同時,也會影嚮照片的細節,常見的高iso照片有油畫感,就是因為抹除明度雜訊所致。
在lightroom中,雜訊是由「細節」面板的「雜色減少」區域來處理。
有以下五個滑桿,前三個滑桿會影響明度雜訊。最後兩個滑桿會影響雜訊。
明度:減少明度雜訊。
細節:控制明度雜訊臨界值。適用於雜訊很多的相片。雖然較高的值可保留較多細節,不過可能會產生較多雜訊的結果。雖然較低的值可產生較清晰的結果,不過可能也會移除一些細節。
對比:控制明度對比。適用於雜訊很多的相片。雖然較高的值可保留對比,不過可能會產生很多雜訊的斑點或斑紋。雖然較低的值可產生較平滑的結果,不過可能也會降低對比。
顏色:減少色度雜訊。
細節:控制色彩雜訊臨界值。雖然較高的值可保護細微且詳細的色彩邊緣,不過可能會產生色斑。雖然較低的值會移除色斑,不過可能會產生色彩擴散。
Tips |
消除雜訊時,建議把照片放大至1:1或3:1,這樣比較容易看出雜訊。 |
由於消除色彩雜訊並不會影嚮照片的細節,我會先建議先從色彩雜訊開始下手。
把”顏色”滑桿的值加大,直到雜色消失,可以參考下圖的結果,注意明度雜訊在這個階段並不會被消除。
消除色彩雜訊 |
消除完色彩雜訊後,接著就是消除明度雜訊,由於消除明度雜訊時同時會對照片的細節產生影嚮,所以在消除明度雜訊時要特別注意。
把”明度”滑桿的值加大,會看見照片中的明度雜訊漸漸消失,這裡要注意,照片的細節同時也被破壞,所以要在雜訊和細節中做個取捨,避免喪失太多細節。
調整完”明度”滑桿後,可以調整”細節”滑桿,來回復因調整”明度”滑桿所消去的細節,而這裡的調整,也會影嚮到”明度”滑桿的效果,所以這二個需要不斷調整,來達到滿意的效果。
消除明度雜訊 |
調整完後,可以把這個去雜訊的數值,存成preset,以後同台相機在同iso下,可以直接套用preset,然後在做微調即可,可以省去調整的時間。
按預設集左邊的+號 |
預設集名稱可以打入描述,如這次的sample是用500d的iso3200來做範例,所以名取為”500d iso3200”。 這次要儲存的為”雜色減少”、”明度”、”顏色” ,故把這三者打勾。 |
以後讀入照片時,可在”圖庫”頁面,透過iso感光度,把同感光度的照片讀入,然後由”儲存的預設集”直接選擇套用,來減少調整的時間。 |
本文更好的排版和其它攝影blog文,請見:
http://amadeuss.pixnet.net/blog
留言列表